如此反复的循环热处理对钨铜合金的组织与性能有何影响?
1、循环热处理对90W–7Ti–3Fe高密度钨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,表明循环热处理显著提高了合金的抗拉强度和冲击韧性,但使其延伸率有所下降。
2、循环热处理和锻造对90W–6Ni–2Fe–0.5Co–1.5Mo钨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,结果表明经循环热处理后,钨合金的拉伸性能有轻微增加,但冲击韧性显著增强。
3、循环热处理对TiAl合金组织及组织稳定性的影响,表明循环热处理后组织变得均匀,稳定性提高,同时又不使晶粒长大;但1320℃长时间加热,组织结构变粗大,晶粒长大。
4、循环热处理对定向凝固Ti–46Al–6Nb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,结果表明,随着热处理循环次数的增加晶粒尺寸减小;在1330℃下保温2h或循环热处理四次后,合金的β-偏析显著降低,抗压强度增加。
5、本文对Cu-W80此类假合金多次烧结后的组织与性能进行观察与测量,并与合金原始状态进行比较,以探求多次烧结对Cu-W80相关性能的影响规律,旨在为W-Cu合金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。
多次烧结对钨铜合金性能的影响
1、用粉末冶金熔渗法制备出尺寸为?14mm×10mm的Cu-W80合金试样,其力学性能如表1所示。
2、选用与熔渗法制备Cu-W80合金相近的温度变化不大,经原始试样与分别经过3、6、9次烧结后试样的孔径分布。经3次烧结后,Cu-W80合金中,约0.1μm左右和0.5~3μm区间的孔径分布都有所增加,但是变化量却不一样,3次烧结后0.5~3μm区间的孔径分布增加更为明显,6次及9次烧结后试样的孔隙率有所降低。
3、这是由于在高温液相烧结过程中,1300℃下,钨铜合金的润湿性并不是很好,液相铜生成后会产生蒸发溢出损耗;且由于液相润湿固相不完全,固–固界面的界面能低于固–液界面的界面能,固体颗粒与固体颗粒之间接触,使得铜的熔渗量减小,部分铜不得不溢出;同时烧结温度(1300℃)在铜的熔点之上,铜液不可避免的会有蒸发。固相钨颗粒量减少。